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受何影响?最新研究发现与肠道微生物变化有关
中新网北京7月9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微生物学》最新发表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团队完成的儿童一项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组的孤独特异性细菌和非细菌成分以及它们的功能,或影响了男童和女童的症谱滨州市某某国际贸易客服中心孤独症谱系障碍(ASD)。这项研究发现,系障响最新研现肠儿童肠道这些成分的碍受特定组合或能指导未来的诊断和机制研究。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受何影响?最新研究发现与肠道微生物变化有关
2024-07-09 19:41: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刘阳禾 责任编辑:刘阳禾 2024年07月09日 19: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该论文介绍,何影肠道微生物组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道微关系一直在被研究,但这些研究关注的生物是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肠道菌群组成相比神经正常个体的变化。目前,变化滨州市某某国际贸易客服中心人们并不清楚肠道微生物组的有关其他组成是否发生了变化,如古菌、儿童真菌和病毒,孤独以及肠道微生物组功能(或存在的症谱基因)。
在本项研究中,系障响最新研现肠论文通讯作者、碍受香港中文大学黄秀娟(Siew C. Ng)和同事从研究的5个队列中选取了1627名年龄在1到13岁之间、有或没有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男童和女童(24.4%),并对他们的粪便样本进行了宏基因组测序。论文作者将这些样本与关于饮食、用药和共病等额外因素的数据共同分析。在控制这些混杂因素后,研究发现有14种古菌、51种细菌、7种真菌、18种病毒、27种微生物基因和12个代谢通路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中发生了改变。
随后,黄秀娟和同事进一步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根据31种微生物和功能建立了一个模型,该模型在发现男性和女性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方面的诊断准确率高于使用来自单一界(如细菌或古菌)的肠道微生物标志物的组合。
论文作者总结指出,由于这31种标志物在多个队列具有复现性,它们可能还有临床诊断潜力。同时,这些研究发现或许还能推动今后对肠道菌群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假说驱动的机制研究。(完)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健康·生活频道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佩古拉、纳瓦罗将上演美国德比 中网明日看点来了
- 一亿美元!双簧管演奏家王亮起诉《纽约杂志》出版商和作者并索赔
- 上影节迷你电影单元公布导师团阵容,摄影师赵小丁出任主席
- 足总杯,红魔小鬼的成人礼
- 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
- 上海国际电影节|影史推荐:花与爱丽丝,暖暖内含光
- 朝鲜国防省:朝鲜将采取行动应对美韩挑衅
- 法国霹雳舞跳进上海的剧场
- 台风现场视频!广东徐闻已进入10级风圈
- 法国霹雳舞跳进上海的剧场
- 网友求助:拿长期准证,可以申请让中国妈妈来新加坡帮忙带孩子吗?
- 纵观季后赛|霍勒迪为凯尔特人锁局3比0之前,发生了什么?
- 高铁超员临时停车,铁路部门建议切勿买短乘长
- 瞄准巴黎奥运会金牌!射箭世界杯中国女团再胜韩国队夺冠
- 听普契尼、喝音乐家咖啡,辰山草地音乐节进入“古典乐时间”
- 中新真探:乳腺增生是癌前病变吗?
- 中东,一个重大转折点要来了
- 法国驻斯里兰卡大使在其官邸死亡
- 吐槽湃|汽车是长线竞争
- 青海:搭建造血干细胞采集移植桥梁 传递“生命种子”
- 搜索
-